心脏衰竭
让我们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:心力衰竭并不意味着你的心脏停止了工作。它指的是你的心脏泵血效率不如正常情况。

心脏康复需要时间
当心脏功能变弱了:张医师带你了解心脏衰竭
我们的心脏,就像身体里的一颗引擎,日夜不停地跳动,把氧气和养分送到全身各处。可是,当这颗引擎开始变弱,它不是完全停摆,而是渐渐无法跟上身体的需求。这,就是「心脏衰竭」。
心脏衰竭,不代表心脏停止了
很多人一听到「心脏衰竭」,就会以为心脏快不行了,甚至已经停了。其实并不是这样。心脏衰竭是指心脏的「帮浦功能」变弱了,没办法像以前那样,有效率地把血液送到全身。
有时是突发的(像是心肌梗塞后),我们称之为「急性心脏衰竭」;也有许多患者是慢慢发展出来的(我们称为「慢性心脏衰竭」)。不管是哪一种,当心脏变得无力时,整个人会开始感到疲惫,活动力下降,甚至影响生活品质。
为什么会发生心脏衰竭?
心脏衰竭往往不是单一疾病造成的,而是长期以来心脏受到慢性压力或损伤的结果。常见的原因包括:
- 冠状动脉阻塞:供应心脏的血管变窄或堵塞,尤其是在心肌梗塞后。
- 高血压:让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。
- 糖尿病:慢慢破坏血管与心脏的功能。
-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:抽烟、缺乏运动、饮食不当。
- 年龄:尤其是65岁以上的人群。
- 遗传体质或家族病史。
- 肥胖或体重过重。
- 某些族群风险较高,例如非洲裔美国人。
初期症状往往被忽略
心脏衰竭不是一下子就发生的,它的症状常常悄悄出现,一开始只是觉得比较容易累、爬楼梯会喘、走久一点就不舒服。
值得注意的症状包括:
- 即使在休息时也会喘
- 持续的咳嗽或气喘声
- 脚踝、小腿或脚背出现浮肿
- 体重突然增加(可能是体液滞留)
- 心跳不规则,甚至心房颤动
- 精神疲惫、晕眩或昏倒
- 没胃口、恶心或胸口闷胀感
如果这些情况让你感到熟悉,请不要等。愈早发现,愈有机会控制病情、改善生活。
药物治疗可以大大改善症状
根据病人的病情与身体状况,我们会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,来帮助心脏减轻负担、改善功能:
- 利尿剂: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,减轻浮肿。
- ACE抑制剂或ARB:放松血管,减少心脏压力。
- β阻断剂:让心跳变慢、变稳,提升效率。
- 醛固酮拮抗剂:减少体液滞留与心脏负担。
- 地高辛:帮助心脏收缩更有力。
这些药物会根据您的血压、肾功能与身体反应进行调整。
日常生活的改变,同样关键
治疗心脏衰竭,不只是吃药那么简单,健康的生活方式,对于控制病情非常重要:
- 采取低盐、均衡饮食
- 每天适度活动,哪怕只是散步(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)
- 戒烟、戒酒
- 管理压力、睡眠要充足
- 每天量体重,追踪是否出现水肿或体重暴增
当病情更严重时,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
有些患者在药物与生活改善后,症状仍无法控制,这时我们会考虑进阶治疗:
- 节律器或去颤器(ICD):协助心跳规律
- 心脏瓣膜手术:修复因瓣膜问题导致的血流障碍
- 冠状动脉绕道手术(CABG):改善心脏供血
- 心室辅助装置(VAD):帮助严重心衰患者维持心输出
- 心脏移植:适用于极少数情况严重的病人
作为心血管与血管内治疗的专科医师,我也会同时处理像是静脉功能不良、心律不整或高血压等合并问题,这些都可能影响心脏的表现。
与心脏衰竭共存,也能活出精彩人生
心脏衰竭并不代表终点,而是另一段健康旅程的开始。我见过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,重新找回活力与自信,继续过着有意义的生活。
关键在于定期追踪、调整治疗、倾听自己的身体。
若出现以下状况,请尽快就医评估:
- 体重短时间内迅速上升
- 呼吸困难明显加重
- 下肢水肿变严重
- 疲惫到无法应付日常生活
常见问题 Q&A
心脏衰竭的早期症状有哪些? 容易喘、容易累、浮肿、咳嗽、心跳乱、恶心等。
谁是高风险族群? 有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或长期缺乏运动的人。
治疗方式有哪些? 药物、生活型态调整、必要时加上装置或手术。
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吗? 绝对可以!只要接受个人化照护与持续管理,大部分患者都能维持活跃、有品质的生活。
什么时候该看心脏科医师?
如果你最近常常觉得累、喘不过气、或身体浮肿,又或是对心脏健康感到不安,现在就是时候做出改变了。